My library button
Book cover of 佛教經濟學:以智慧為依歸.永續的經濟學

佛教經濟學:以智慧為依歸.永續的經濟學

by 周賓凰 · 2022

ISBN: 6263182083 9786263182080

Category: Business & Economics / Economics / General

Page count: 255

<p>*真正為人、為地球生態的綠色經濟+心靈環保最終提案</p><p> </p><p>經濟學不是一項精確的科學。事實上它是——或者應該是——<wbr>更大的:它是智慧的一項分支。</p><p>——經濟學的最後一位先知、最有遠見的「異端」經濟學家 舒馬克(E. F. Schumacher)</p><p> </p><p>「沒有佛教的經濟學,也就是沒有靈性、人,與生態價值的經濟學,<wbr>就像是沒有愛的性一樣。」——舒馬克</p><p> </p><p>羅賓斯爵士(Lionel Robbins)說:「<wbr>經濟學是一門研究人類在有限的資源情況下作出選擇的科學。」<wbr>每個人在此世間的種種資源都是有限的,<wbr>因此如何在種種限制下達成人生的「目標」,<wbr>的確是最重要的生命課題。傳統經濟學主要關注的是「實體」資源,<wbr>而各個靈性傳承所關注的則偏重非實體資源,如心力、壽命等。</p><p> </p><p>今日資本主義經濟下的市場已遍及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透過市場,<wbr>我們交易著一切有形與無形的事物,看似過著豐富的物質生活,<wbr>然而人們的內心卻是疏離與不安的。<wbr>加上我們這個世代面臨各種經濟、社會與環境的危機,<wbr>尋求新的可永續(sustainable)<wbr>經濟學以取代資本主義經濟,已變得刻不容緩。</p><p> </p><p>經濟學作為社會科學中的顯學,<wbr>正一步一步地把人類社會帶向死胡同。作者在因緣際會下,<wbr>接觸了綠色經濟學,這是不同於主流經濟學的經濟思想,<wbr>同時首次認識了舒馬克(E. F. Schumacher)的佛教經濟學。</p><p> </p><p>「佛教經濟學」是舒馬克在1960年代所提出的。<wbr>但其實他所提倡的,是以靈性為基礎、以人為本的經濟學。<wbr>舒馬克認為,科學與科技必須有智慧作為依歸,「永續的經濟學」(<wbr>economics of permanence)才是有可能的。</p><p> </p><p>佛教怎麼會和經濟學有關呢?舒馬克在〈佛教經濟學〉<wbr>一文開宗明義即說:「『正命』是佛陀所倡導的八正道之一,<wbr>因此很清楚地,是必然有佛教經濟學這種東西的。」「正命」<wbr>是指從事正當的職業,尤其是指不會傷害眾生(包括自己)的職業。<wbr>八正道(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wbr>是人們邁向解脫必經之途,因此是「必要之善」。</p><p> </p><p>「正命」是佛教經濟學的核心,而付之實踐,<wbr>則有賴佛教的另一原則——「中道」。佛教認為,<wbr>問題的重點並不在於物質生活的本身,而是我們面對它的態度。<wbr>佛陀告誡我們的,不是外在的摒棄物質,而是內在的不執著。<wbr>因此本書從佛法的觀點,以個體經濟學為架構,<wbr>依序探討傳統個體經濟學架構中的各項議題。本書推展舒馬克的〈<wbr>佛教經濟學〉的理念,把以「物」為本的資本主義經濟學,導回其「<wbr>以人為本」的應有面貌。</p><p> </p><p>「光是擁有科學或科技並不足以帶來『和平與永續』,<wbr>因為科學無法產生我們可據以維生的想法。」舒馬克說:「<wbr>從佛教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在地生產以因應在地之所需,<wbr>是最理性的經濟生活方式。」根據這樣的觀點,<wbr>無疑地近年來世界各地許多人所倡導的生態村或生態社群,<wbr>正是最符合佛教經濟學的市場模式。</p><p> </p><p>怎樣的經濟模式才能創造真正的福祉?消極面,<wbr>先去弭平工業革命過去兩百多年來對人、萬物及地球所造成的傷害(<wbr>包括心理上與生理上)。積極面,則是開創理想的未來世界。<wbr>作者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去做:</p><p> </p><p>1.教育改革:觀念(尤其是靈性教育,如佛法)<wbr>的傳播是最重要的。教育的目標,應該是引導學生認識自己,<wbr>開發每個人獨特的潛能,與他人合作,與大自然萬物和平共處。</p><p>2.設計與架構由小到大的網絡:從小型自足的生態社區、<wbr>同樂社群、生態區域,直到國家層級等。</p><p>3.高度管制金融產業,減少非生產性的資金大量流動。<wbr>抑制投機性的金融交易。</p><p>4.採取綠色租稅與福利措施。</p><p>5.在消極面,採取蔬食是最快的作法,<wbr>是讓地球最無負擔的生活方式。</p><p>6.設計與採用更適切的永續經濟指標,以改善現有GDP的缺點。</p><p> </p><p>總之,人們重新回歸土地,與大自然連結,<wbr>才是創造真正福祉的重要解方。更重要的,是讓我們回歸內在,<wbr>與內在的佛性連結,邁向解脫之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