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元照, 指導教授 馬傳鎮 博士、蔡田木 博士, 黃開成 · 2021
ISBN: Unavailable
Category: Antiques & Collectibles / Books
Page count: 434
<p>學校霸凌事件對受凌學生身心傷害至大,<wbr>且國內迄今未見同時研究霸凌與受凌行為,<wbr>以及特教生與普通生之差異比較分析,故進行本項研究。<wbr>本研究以桃竹地區4,157 位高中職學生為對象,探討特教生(N=1,986)與普通生(<wbr>N=2,171)的校園霸凌與受凌。經研究分析,<wbr>獲得結果分述如下:</p><p><br></p><p>一、霸凌與受凌研究發現:</p><p>(一)特教生與普通生的霸凌與受凌,受不同背景因素的影響,<wbr>只是背景因素對霸凌與受凌的影響很小;相對而言,<wbr>其他因素對霸凌與受凌的影響大些。</p><p>(二)檢證特教生與普通生的家庭因素、學校因素、身心因素,<wbr>對整體霸凌與受凌、四類霸凌與受凌的影響,多數獲得支持。<wbr>霸凌方面,又以學校因素,如教師責罰越高霸凌越高、<wbr>同學欺負越高霸凌越高、學校因應越佳霸凌越低,<wbr>對霸凌有較全面的影響效果。另外受凌方面,也以學校因素,<wbr>如同學關愛越高受凌越低、同學欺負越高受凌越高、<wbr>學校因應越佳受凌越低,對受凌有較全面的影響效果。</p><p>(三)特教生與普通生的霸凌經驗與受凌經驗對整體霸凌與受凌、<wbr>四類霸凌與受凌皆有正向影響力,也獲得證實。</p><p><br></p><p>二、比較研究發現:</p><p>(一)霸凌方面,僅發現特教生言語霸凌較普通生低。</p><p>(二)受凌方面,特教生整體受凌與肢體、關係、<wbr>網路受凌皆較普通生高。</p><p>(三)特教生經由中介變項對霸凌、受凌影響的檢證,<wbr>大致獲得支持。特教生對言語霸凌,整體受凌、肢體受凌、<wbr>關係受凌、網路受凌有直接影響外,<wbr>部分影響還會間接透過如家庭因素、學校因素、身心因素,<wbr>對依變項產生影響。</p><p>(四)此外也證實,霸凌、受凌經驗,<wbr>不僅會升高霸凌與受凌發生的機會,<wbr>同時也會升高受凌與霸凌發生的機會。</p><p>(五)最後檢視霸凌、受凌的淨影響:<wbr>排除霸凌經驗或受凌經驗干擾後,<wbr>仍顯示特教生言語霸凌較低的強健性。另一方面,<wbr>排除霸凌經驗干擾後,仍顯示特教生高中職學生霸(受)<wbr>凌行為相關因素之研究–<wbr>以桃竹地區特殊教育與普通學生為例整體受凌,肢體、關係、<wbr>網路受凌較高的強健性。</p><p><br></p><p>最後根據研究結果針對校園霸凌及受凌防制提出以下之建議;(一)<wbr>對防制校園霸凌與受凌之建議:1.提升師生互動,<wbr>強化霸凌的防禦;2.改善同儕互動降低霸凌與受凌;3.<wbr>學校因應校園霸凌能力應再加強。(二)<wbr>對防制特教生校園受凌之建議:1.學校因應得宜,<wbr>乃是特教生不易遭受霸凌的關鍵(1)霸凌防制的各項宣導、措施、<wbr>諮商、訓練必須清楚且具體;(2)霸凌防制有待嚴謹執行、<wbr>紀錄與檢核;(3)霸凌防制策略宜定期修改與調整。2.<wbr>改善特教生的自卑心理降低受凌機率(1)<wbr>揚長避短運用代償法克服自卑感;(2)<wbr>增進社交能力降低特教生的自卑。3.<wbr>重視家人支持對特教生的保護功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