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江迅 · 2020
ISBN: 9888687107 9789888687107
Category: Social Science / Sociology / General
Page count: 266
<p>內容簡介:</p><p>多事之秋,人人經歷了喜怒哀樂之後,劫後餘生。</p><p>本書作者遊走於兩岸三地,體察人生百態於細微之處。在他筆下,<wbr>一場疫症讓人觀照生死與愛情。從台灣大選到香港江湖往事,<wbr>不僅是紀錄,更是回憶舊人舊事舊情。</p><p>時代洪流中,作者選擇置身其中又置身事外,緊追時代潮流變遷,<wbr>精準剖析社會現象,以期成為時代的見證者。</p><p> </p><p>內容節錄:</p><p>66封「情書」:劫後餘生學會愛</p><p>疫情下,香港安老院不允許探訪。阿芳由觀塘走到深水埗的安老院,<wbr>只為了與中風的七旬丈夫興全,隔着玻璃門相見15分鐘。那天讀《<wbr>明報》頭版頭條,那幅大照片催人淚下。她和他隔着落地大玻璃,<wbr>她的手「觸碰」他的手。她說:「他對我不離不棄,<wbr>我也不離不棄對他。」</p><p>這邊是香港的安老院,那邊是上海的社會福利院。疫情下,<wbr>老年人是最為脆弱的群體,養老院也是有故事的地方。66封「<wbr>情書」的故事在上海人中流傳。<wbr>84歲的張世發寫給妻子沈美珍的66張字條,<wbr>傳遞對身在福利院的妻子的深深惦念。<wbr>福利院梅州分院離他們家步行5分鐘路程,自妻子入院以來,<wbr>張世發就成了福利院常客,每天早上6時半準時「報到」,<wbr>喂她吃飯喝水、幫她翻身洗腳,晚上6時半離開。兩年來風雨無阻。<wbr>這樣的尋常日子被突襲的新冠肺炎疫情截斷。出於疫情安全考慮,<wbr>福利院「封院」,不讓家屬</p><p>探視,一輩子沒分開過的這一雙長者夫婦,無奈暫時分開。</p><p>雖然進不了門,但張世發依舊每天都會去福利院,早上9時,<wbr>他帶着自己榨的果汁和夫人喜歡吃的點心,附上一張張小紙條,<wbr>一起送到福利院門衛室。80天,66封家書情話綿綿。<wbr>日常生活中幾乎說不出口的「我愛你」,<wbr>在紙端成爲張世發對妻子溫馨惦念。「我們從來沒分開過這麽久,<wbr>不能見面就寫上幾句話,只是想多給她一些安慰吧。」<wbr>張世發淡然說。</p><p>他在這些「情書」上寫道:「美珍:您好!整整一個月沒看見你,<wbr>真的好想你,但無奈,由於疫情關係……」「美珍:雖見不到你,<wbr>但昨晚我夢見你啦……」「美珍:我愛你。<wbr>聽講你在福利院有時會哭,我心裏很難過,希望你保持心情愉快……<wbr>」情書故事在網上傳出,網民讀了紛紛暖心留言:「<wbr>這是最樸素最美的愛情」、「感人表白,戀愛寶典」、「<wbr>一封封情書太溫暖了」……4月16日是他倆結婚53周年紀念日,<wbr>1967年他們許下「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盟約,<wbr>用一生的平淡和美好踐行對彼此的誓言。</p><p>災難是人心的試金石。病毒面前,家庭淪陷或許易如反掌,<wbr>但更多的是喚醒了強大的愛的動力。劫後餘生,多學一些愛與被愛。<wbr>疫情這些日子,許多夫妻整天待在一起,要麼感情增進,<wbr>要麼互相膩煩。於是,有消息說等疫情過後,婚姻登記處最為忙碌,<wbr>辦理結婚登記的和離婚登記的都會擠爆。婚姻關係變差的可能存在,<wbr>但在苦難中相互扶持的肯定更多,<wbr>不少人迫不及待要與對方定下終身。疫情當前,<wbr>新人成雙成對走進婚姻殿堂,<wbr>用行動表達什麼也阻擋不了彼此之間的愛。疫情時期的愛情,<wbr>或許倉促,或許辛苦,但歲月會證明,<wbr>這樣的經歷將兩個人的命運更緊密牽連一起。雖辛苦了點,<wbr>但終究值得,這是一種特殊的深刻的記憶。</p><p>一個有趣的現象,或許你根本不會想到。<wbr>明年將是婦產科看診的爆發期,生育率必會躍升,<wbr>疫情迫使很多人宅在家,所以明年應該會有很高的生育率。<wbr>二次大戰的嬰兒潮是大戰結束半年後,才有明顯的受孕人潮,<wbr>新冠肺炎疫情至今僅有4個多月,懷孕大爆發需要半年。<wbr>據學者分析,一般正常懷孕每個月的機率是2成左右,<wbr>如果真的想要受孕,在3至6個月期間受孕率達8成。<wbr>新冠病毒疫情有關的生育率,<wbr>要看2021年初至6月的出生人數才能定論,<wbr>不過明年生肖屬龍的疫情下的「龍種」,<wbr>也是一種特殊的深刻的印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