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張軒豪, 鄭凱安, 吳駿驊, 黃仕宗, 盧美惠, 張凱傑, 陳霈萱, 謝佩芬, 王意婷, 高雅玲, 資策會科技法律研究所, 金屬中心MII, 日經xTech · 2021
ISBN: 957581827X 9789575818272
Category: Business & Economics / Industries / Financial Services
Page count: 190
<p>隨著資通訊科技不斷進展,<wbr>除了在5G及物聯網等資訊傳輸方面有突破,「人工智慧(<wbr>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大數據」、「雲端科技」及「區塊鏈」<wbr>等科技的進展也正在改變全球產業生態,<wbr>帶動著不同類型的新創產業興起,<wbr>而這些新創產業亦協助了現有產業的技術轉型與升級,<wbr>醫藥產業也跟隨此浪潮而逐漸改變中,<wbr>例如以醫療數據分析為基礎的精準醫療,<wbr>即能提高疾病診斷及用藥的準確性、提升精準藥物開發效率、<wbr>提升藥物作用療效等。<br> 物聯網技術的快速進展,帶動了網路、感測裝置與資料科學的整合,<wbr>也為智慧醫療領域注入了新的動能。<wbr>智慧醫療解決方案整合了包括雲端、遠距、<wbr>大數據及機器學習等不同技術,已經被高度應用於臨床輔助診療、<wbr>行動照護以及偏遠地區或居家病患監測服務等不同需求。<wbr>在此趨勢下,晶片大廠紛紛投入,企圖開發出具規模的應用需求,<wbr>帶動晶片的發展。<br> 藥物開發方面,透過數位科技的協助,<wbr>更有機會加速找出腫瘤細胞的新生物標記,<wbr>以此開發新的免疫細胞治療標的。此外,<wbr>由於細胞培養過程具不確定性,<wbr>在培養及擴增各階段均需確認細胞品質,<wbr>因此細胞製劑的製造具有高人力需求及高技術門檻的特性,<wbr>在製造過程中投入數位科技的智慧自動化,<wbr>不僅能全時及高效地完成細胞培養與製造,<wbr>且能藉此提升細胞治療產品開發速度、品質,<wbr>以及降低細胞製造成本。<br> 健康監測穿戴方面,近年來隨著人口高齡化趨勢的進展,<wbr>及醫療費用增加,自主健康監測逐漸受到大家重視。<wbr>大眾開始穿戴結合生理感測裝置的配件,<wbr>全天候監測自身的健康狀態,改變過往的被動健康管理及醫療模式,<wbr>變得更為積極主動且個人化。<br> 外骨骼機器人方面,外骨骼機器人最主要之效益,<wbr>在於協助使用者減少肢體傷害或輔助障礙肢體動作,<wbr>具備降低相關健康照護與失能產生的成本,<wbr>惟其發展逾十年但市場規模仍小,<wbr>本報告亦探究限縮市場規模之市場發展挑戰,<wbr>並藉由分析國際主要大廠之產品發展,掌握其如何面對市場挑戰,<wbr>並給予我國於外骨骼機器人之發展建議。<br> 手術機器人方面,根據統計,<wbr>2018年全球手術機器人市場規模為39.73億美元,<wbr>2023年可達到65.08億美元,年均複合成長率高達10.<wbr>4%。其中,美國為最大市場,<wbr>2017年的手術機器人市佔率達57.7%。目前,<wbr>手術機器人仍以Intuitive Surgical公司的達文西手術機器人最多,<wbr>為了挑戰達文西市場主宰地位,售價更親民、機器更靈巧、<wbr>能進行更多種手術的手術機器人也不斷開發出來,<wbr>尤其是不同科別應用之手術機器人也紛紛進入市場競爭行列。<wbr>在技術發展已趨成熟、醫療市場裝備競賽需求,<wbr>以及已有52萬例Da Vinci手術量證明可行的情況下,手術機器人已成既定的趨勢,<wbr>具有手術機器人的智能手術室需求將有增無減,<wbr>甚至未來將有可能成為每家醫院的標準配備。<br> 隨著數位科技的進步,生理健康在科技發展下已得到更好的照顧,<wbr>心理健康也應得到相同的重視與發展。但長久以來,<wbr>心理健康不但容易被人們所忽視,與生理健康相比也不易察覺,<wbr>若長期忽略情緒或精神壓力等所引起的心理疾病(Mental illness),可能會對身體帶來負面影響,<wbr>甚至衍生出其它疾病。<br> 睡眠科技(Sleep Technology)是數位健康重要的環節,<wbr>近年來已成為跨產業的新興領域。睡眠、<wbr>飲食和運動是健康的三大要素,<wbr>其中睡眠約佔據生命三分之一的時間,<wbr>良好的睡眠可以說是身體健康和心理幸福感的重要指標。<wbr>睡眠品質不佳,除了會降低免疫力、<wbr>記憶力及思考力等各項能力之外,長期可能引起其他慢性疾病,<wbr>例如:高血壓、心臟病,或是增加失智症、憂鬱症等風險。因此,<wbr>睡眠不但攸關個人身心健康,更可能對國家之經濟與社會造成影響。<br> 醫療照護使用人工智慧之法制議題方面,<wbr>人工智慧在醫療照護領域中開始被大量使用,<wbr>技術的進步正在重新改寫現代醫療服務執行以及管理模式,<wbr>從可以監測心跳的醫療行動APP,<wbr>到運用人工智慧的病理影像分析系統,<wbr>新型態的醫療產品愈來愈常出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wbr>本書亦從人工智慧於醫療照護領域的應用類型,<wbr>檢視人工智慧可能遇到的監管與法規議題,<wbr>相關可能之監管與法制變化,最後並提出短、<wbr>中長期法制面提醒及建議。<br> 本書以智慧醫療之新興應用產品與服務為主題,<wbr>彙集智慧醫療重點技術、產品、服務等相關發展之分析,<wbr>議題涵蓋穿戴式裝置、手術機器人、健康照護服務、藥物開發、<wbr>智慧醫療展會觀察等,供產官學等相關從業人士作為參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