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林佳慧, 吳芮甄, 張知淇, 陳致豪, 陳恒安, 楊宏裕, 楚然 · 2025
ISBN: 626727571X 9786267275719
Category: History / Asia / Southeast Asia
Page count: 164
<p>臺南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為臺南市立博物館轄下博物館之一。<wbr>以字面看,以字面來看,容易讓人誤以為位於叢山峻嶺,<wbr>但其實是離市區僅有不到一小時車程的淺山地區,<wbr>為臺南市轄下的行政區「山上區」。有趣的是,「山上」的舊名是「<wbr>山仔頂」,雖取山頂之意,<wbr>實則為曾文溪畔的河階上起伏不平的丘陵。<wbr>此地自古以來便有曾文溪主、支流環繞,如此,水與陸地、<wbr>陸地與人的足跡,以及隨著現代化發展而來的水道,<wbr>在時間之河裡持續交流、相互影響,<wbr>留下獨特的人物故事與歷史記憶。<br> <br> 本書走訪眾多水道中唯一國定古蹟——臺南水道的地理空間,<wbr>回溯水道興建的歷史源流,並以圍繞水道而生的「人、<wbr>物與空間記憶」為出發點,從在水道中的水道人、<wbr>居住在水道附近的居民,到穿梭在其中的人與物件,<wbr>具體了解水道與人互動而成的生活文化,<wbr>最後展望從水道花園博物館從「淨水場」搖身一變後,<wbr>作為環境教育的推動要角,以及未來期待持續發掘並成為文化路徑、<wbr>滋養新的水文化以及與國際交流的願景。<br> <br> ★內有水道博物館主建築以及特色植物精彩插畫!<br> <br> ★3位水道職人現身說法,帶領讀者一同揭開水道工作的神秘面紗。<br> <br> ★獨家收錄——4條行家指引之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植物秘境。<br> <br> 作者|林佳慧 南飄的北部青年,宜蘭土生土長,大學時到臺北學習工業設計,<wbr>因此大量接觸到各種不同的文化樣貌、思想,<wbr>深深喜歡並樂在探索人、事、物之間的差異。<wbr>因緣際會下進入公部門及文化領域,抱著「終華美學」<wbr>的目標希望用自己的專長跟能力做一些事情,讓社會更美好,<wbr>現在在全國最大的國定古蹟中為生活與夢想奮鬥。<br> <br> 作者|吳芮甄 2001年生的新安平人,畢業於成大歷史學系。<wbr>現為那瑪夏國中的菜鳥實習老師。「讀萬卷書,騎萬里路」<wbr>是生活信念,喜歡騎著野狼125,讓自己成為台灣山海的一部分。<br> <br> 作者|張知淇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畢業,曾任臺南市立博物館館刊《南博萬》<wbr>執行編輯、臺南市博物館及地方文化館運籌計畫助理。<wbr>千禧年生的外省二代,身上流著50%的客家血,<wbr>在苗栗一座山腳下的客庄中長大。大學時期漂回另一個老家臺南,<wbr>就此被暖暖的日曬網住,<wbr>駐紮在這片土地上用身體閱讀關於臺南的故事。<br> <br> 作者|陳致豪 目前正就讀屏東大學社發系碩士班。曾和朋友們一同寫作《<wbr>誌村鑑2:三寮灣、蘆竹溝》,感謝鄉土,<wbr>感謝所有在路途中遇到的人們,祝大家健康平安。最近除了讀書,<wbr>也常出金獅陣、宋江陣。<br> <br> 作者|陳恒安 東海環境科學系、生物學研究所,<wbr>德國慕尼黑大學科學史研究所畢業。<wbr>目前任職於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研究興趣環繞在科技史、<wbr>公眾史學、史學理論、科技與社會研究,以及博物館相關領域。<wbr>近年著有《德布西撞擊》(2017)與《抵抗作為前瞻:<wbr>從公眾史學到歷史溝通》(2024)。<br> <br> 作者|楊宏裕 臺南市鹽分地帶人,小時候常隨開砂石車的老爸往來於山河之間,<wbr>及長遂以師大地理系為第一志願。如今雖從高中教職退休,<wbr>還是喜歡帶社大學員鄉土走讀;希望持續踏查書寫,<wbr>作為普羅大眾的鄉土補充教材。著有《大臺南的地形》《溪說臺南—<wbr>曾文溪的地景與人文》《灣裡溪探蹤—曾文溪下游走讀筆記》等。<br> <br> 作者|楚然 現居臺南,開一間不賣書只賣服務,靠顧客小額贊助的書店「<wbr>得時tio̍h-sî」。做過影視劇本IP開發、文學商品開發、<wbr>實境解謎遊戲設計、走讀路線講師。<wbr>目前嘗試利用文學技巧分析詐騙手法。<br> <br> 繪者|鄭培哲 曾於國語日報、欣建築專欄繪製插畫,《紙上明治村》<wbr>書籍插畫繪製。喜歡旅行、新舊建築,插畫以建築為主題。<wbr>會到各地搜集老房子素材和拍照,在拍照和探訪的過程中,<wbr>發掘臺灣值得關注的角落和事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