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 library button
  • Book cover of 海賊王的哲學課【暢銷新版】
    冀劍制

     · 2022

    哲學暢銷著作新版登場 隨著故事進化,收錄新增精采劇情 「故事要正式開始了!」 二十多年來《海賊王》的故事仍繼續訴說著,謎團的雲霧即將散開,我們將看清整個故事原貌── 看過《海賊王》的伙伴們,我們一起透過哲學之眼,航向偉大航道 沒看過《海賊王》的讀者,我們經由這個平行世界,探究哲學樂趣 唯一曾經成為海賊王的人,在被當眾處死的時候,對全世界說了一段著名的話: 「想要我的財寶嗎?想要的話就全部給你,去找吧!我把所有的財寶都放在那裡了。」 這段話吸引了許多人成為海賊,目標在於征服偉大航道,找到這個稱為One Piece的大秘寶。於是,歷史稱呼這個大群人湧向海洋的時代為「大海賊時代」。 在這個可歌可泣的時代,各種有趣的人物與精采的故事輪番登場,就讓哲學教授為大家一一解說,例如── ◎故事 當草帽海賊團遇見前海賊王的副船長冥王雷利時,騙人布問他一個問題:「大秘寶真的存在嗎?」 在雷利回答之前,魯夫大聲制止了。他說:「我不想知道寶藏在哪裡,也不想知道有沒有寶藏,雖然什麼都不知道,但大家就是這樣賭上性命出海的,如果在這裡從大叔口中洩露任何事,那我就不當海賊了!我可不想去經歷無聊的冒險!」 哲學家→ 目的是否達成本身也並不是那麼重要,重要的反而是在「虛無」(感覺人生無意義的狀態)中尋找的過程。那麼,對所有把生命意義當追尋夢想的人來說,或許,好好體驗一個從虛無走向光明的奮鬥歷程,才是人生中最有價值的事情。 「虛無」其實就像暫時關掉所有人生中的光明,避免被謊言與錯誤知識所形成的虛假亮光誤導。尼采相信,人們必然能夠找到一條超越虛無的道路,在不仰賴宗教與道德觀的情況下,重新發現生命的意義。 ◎故事 卡普身為海軍中將,當有命令要求他捉拿自己的孫子魯夫及其一行人時,在水之島,他也一樣全力以赴,絕不徇私。 而在頂點戰爭中,他雖然很不願意、很痛苦、也很反對艾斯被執行死刑,但仍公平公正的忠於職守,打敗許多白鬍子旗下的海賊。但面對魯夫時,他至少也站在魯夫面前阻擋。他說:「我在你出生的很久之前,就已經在跟海賊戰鬥了!如果想通過這裡,至少要懷著不惜殺了我的決心!草帽魯夫!」 哲學家→ 在大是大非面前,卡普以魯夫的匪號稱呼他,只當他是個海賊,盡自己海軍中將的本分。在頂點戰爭後,他發現自己難以繼續支持世界政府,於是放下權力選擇退休。但退休後仍舊協助政府做他認為值得做的事情。卡普可說是《海賊王》中正義的典範。 羅爾斯著名的著作《正義論》中,有個很重要的觀點是所謂的「無知之幕」的思考方式。他認為,如果我們在制定各種政策的時候,先不考慮自己是否受益以及受害,那麼,我們就自然而然會制定出一個符合公平正義的制度了。 ◎故事 艾斯在小的時候,經常到酒館問大人一個問題,「如果海賊王哥爾羅傑有個兒子,你們怎麼看他?」眾人的回答卻是:「這種惡魔之子,沒資格活在這世界上!」在艾斯心中,他一直保持著這種「原來我是沒資格活在世上的人」的態度在生活,所以,他一直不把自己的生命當一回事,但也一直渴望別人認同他的存在價值。 有一天,他問卡普:「我真的該出生在這個世界上嗎?」卡普回答:「你活活看,不就知道了。」 哲學家→ 當我們開始轉向內心的覺察來認識自己之後,真正屬於自己的生命才剛剛開始。不管別人用什麼樣的思考來衡量我們,或我們學會了什麼樣的價值觀來評價自我,這些都不是真正的人生。真正的人生是內在情感的呈現,它就是生命的本質。 齊克果發現:「我們需要從解釋對象的錯誤理解中解放出來。」他主張我們應該少一點概念性的抽象思考,因為這種思考是遠離人的真實情感的。人們應該實實在在活在當下各種存在狀態裡,回到真實的自我,並且努力走出自我的困境。 原書名:《海賊王的哲學課:正義、夢想和人生的偉大航道》

  • No image available

  • Book cover of 這樣想沒錯但也不對的邏輯思考課
    冀劍制

     · 2023

    誰說人是理性的?跟著哲學家的思路, 找出自己戀愛、校園、人生、心理、社會的不理性之處, 看清事物的荒謬本質! 本書不談深奧的哲學理論,只以最常見的生活案例,分析每個問題背後的理性邏輯。 例如── ◎A向B提分手,這是誰造成的? →誰造成對方不滿意戀愛關係,就是誰導致分手的。 ◎一個人可以同時愛上兩個人嗎? →如果一個人不可能愛上兩人,那又如何真能劈腿呢? ◎學習態度佔成績的百分之三十合理嗎? →成績應該只代表學習成果的好壞,與學習態度無關。 ◎堅持到底,就會成功? →這等於將「成功」定義為「堅持到最後」,變成「堅持到成功就會成功」的循環定義,沒有成功是因為沒有堅持到最後。這雖然沒有錯,但只是一句廢話。 ◎為什麼人們喜歡批評別人? →這裡牽涉到一個認知上的自然推理:「批評別人暗示著自己比較好,讚美別人暗示著自己比人差。」在這樣的認知作用下,許多人自然比較喜歡批評而較少讚美了。 ◎如何評估一位政治人物? →一個有能力的政治人物,在於能夠找出一個好的對策,順利解決一個難解的問題;或是創新一個好的措施。而非僅憑感覺、無實質意義的「良好形象」。 ◎依法辦理真的好嗎? →當法律的執行會導致更糟糕的局面時,是否仍然要執行? 這些都是你常想的問題,也都是你常想錯的問題! 運用邏輯思考的判斷能力,發現思考的盲點! 原書名:《這樣想沒錯但也不對的40件事:哲學家告訴你關於戀愛、校園、人生、心理、社會的大哉問》

  • Book cover of 緣起性空通往一切美好:放下執著、人生沒煩惱的佛法36問
    冀劍制

     · 2022

    佛法到底在講什麼? 佛學裡,最基本、最重要的觀念是什麼? 哲學教授以生活化的語言、豐富的實例、深入淺出說明── 緣起,任何事情的發生都沒有必然性,而是由許多條件匯集而成; 性空,事情沒有一定好,也沒有一定壞,除了緣起條件之外,追本溯源就會發現,那裡什麼都沒有,也什麼都有! 從透徹思索,到具體實踐,不可不讀! 陽明交通大學榮譽教授 洪裕宏 華梵大學董事長 悟觀法師 作家、旅行家、知名節目主持人 謝哲青 熱情推薦

  • Book cover of 知識的終點是無知?:揭開知識論的神祕面紗,突破思維的束縛
    冀劍制

     · 2023

    我們可以知道些什麼?知識的極限在哪裡? 真理是否有可能存在? 《莊子》裡記載著一棵樹,這棵樹無法作為好的木材,沒有樵夫想去砍它,於是得享天年。意即「無用」也可能成為大用。然而,「無知」會不會也能成為一種了不起的知識呢? 如果你問哲學系學生:「最喜歡哪一個科目?」 最不可能聽到的答案大概是──知識論。主要原因有二: 一、很難懂 二、感覺跟日常生活沒什麼關連,似乎不太實用。 一個很難懂又不實用的科目,當然不受歡迎。 但「知識論」是哲學系的「必修課」之一,這表示它很重要、很有價值、很實用,只是不容易發現它的價值與實用性。 那麼,怎麼辦呢? 能不能把「高冷」的知識論變得「親民」一點,又能讓人感受到它的實用性,以及它的重要性? 如果你有這個期待,不要猶豫,翻開這本書吧! 本書將滿足你的願望,讓你了解知識的本質、釐清知識各種類別而不再用錯學習方法、從懷疑論中跳脫獨斷與框架,並在驚奇中呼吸融貫理論的自由氣息。 本書幫你輕鬆駕馭哲學系最難必修課,解析知識、轉識成智!

  • Book cover of 是思考,還是想太多?【新版】
    冀劍制

     · 2025

    什麼才是最重要的思考能力? 我們該如何學習? 怎麼知道自己是否學會? 大家都強調要會思考,但思考究竟是什麼? 其實,每個人都有思考能力,只是好壞不同。 「思考」與「空想」到底哪裡不一樣? 怎麼想才不會「想太多」,而是想出「有意義」的事情? 遇到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掌握了思考方法嗎? ✔日常生活 「窗外的風景真好!」這是在思考嗎? ✔人生 遇到問題時,先有理由才有結論,還是先有結論再去找理由,你會「大膽假設」還是「亂下結論」? ✔學習 你經常下定決心要學好英文。到底怎麼想才會有用? ✔愛情 男女朋友一天到晚吵架,是問題無解還是尚未想出辦法? ✔邏輯 如果他有一百萬,他就出國唸書;所以如果他出國唸書,他就有一百萬?這句話哪裡有問題? ✔批判性思考 無論上帝能否創造一個祂搬不動的石頭,祂都不是全能的,所以全能上帝不存在。這樣的推理正確嗎? ✎全書特色:就像36堂精彩的思考課,帶著你―――― • 培養思考的鑑賞力 • 練習邏輯思考、謬誤辨識、逆向思考 • 認識智慧的思考 • 提升思考能力的基本功 • 從初階到進階,思考能力升級進化 ✎閱讀本書能有什麼收穫? 改變以往直覺或未經檢視的思考模式, 養成重視思考、樂於思考、主動思考的習慣, 擴展批判性思考,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從日常基本推理、生活語言邏輯化、論證分析, 到謬誤訓練、認識重要思考型態、克服阻礙思考的障礙, 融入生活中應用,有助於學科學習、認識自我與人際關係, 踏上思考成長之旅,展翅高飛! ✎熱誠推薦 本書透過輕鬆的語調,或以鋪陳直敘的筆法或以故事的型態,敘寫出引人入勝的36堂思考課程,一經翻閱即欲罷不能,能讓讀者在愜意自在的氛圍中,培養了思考的鑑賞力並加強邏輯思辨的能力。 大直高中前校長 李世文 這是台灣當下迫切需要的一本書。任何人要在當今紛雜的世界,釐清許多議題的來龍去脈,的確很不容易,因此訓練自己的思考能力成了非常重要的一件事。這或許是每個沒有修過哲學課的人,必看的一本入門書。 牙醫師、作家 李偉文 思考能力雖然很難透過書本學習,但是讀者可以藉此學到如何訓練思考的方法。 蘭陽女中歷史老師 汪栢年 翻騰的心血成江成海,打開的書本翠綠青蔥。 台南一中前校長 張添唐 跳脫唯一答案的直覺式思考框架,具備多面向批判性思考的能力,才能解決生活中許多不可預期、非單一解答的問題。本書讓人認識思考以及該如何學習思考,養成高階的學習能力與問題解決能力,是一本值得大家閱讀與分享的好書。 成淵高中校長 劉葳蕤

  • Book cover of 哲學家的學佛筆記【暢銷新版】
    冀劍制

     · 2023

    好評長銷,具有深度的佛學智慧。 佛學要你「相信」,哲學要你「懷疑」, 哲學教授將兩者互相印證, 提出了一般人「離苦得樂」的新法門! 哲學不能懷疑「邏輯」,佛學則不能懷疑「佛陀」。 許多人為了想要止息痛苦,尋求快樂而接觸佛學, 不過,佛學專有名詞一直是自學過程中的障礙, 「貪嗔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慈悲心」、「正念」…… 本書作者冀劍制為哲學教授,他發現在他受過哲學條理分明的訓練中,剛好可以用來理解佛學的精義,以及用簡單的日常語言把它表達出來。 「我把這件事情當作是我的使命, 發心完成一本好讀又能彰顯佛學精要的書籍。」 本書分為【上篇】離苦得樂的「思索」、【下篇】離苦得樂的「修行」。 作者援引波普爾的否證論、英國哲學家休莫對自我存在的懷疑、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和實踐理性批判、海德格的現象學、儒家的中庸之道、莊子的大自在,以及宋明理學等哲學思想,用最口語易懂的方式,一一印證佛學理論,說明化解貪、嗔、痴等帶來人世痛苦的方法,一窺佛學中「無我」、「去我執」的精神境界。 另外,佛學記載了各種「離苦得樂」的本事,以及如何培養的祕訣。這種改變的過程,在佛學裡就稱之為「修行」。在宗教修行上,有更多超出我們一般想像的特殊經驗。這些經驗常常和人世以外的話題有關,像是看見上帝、體悟人生大道,甚至像是通靈等體驗,哲學上通稱這類經驗為「神祕經驗」。 佛學中的「悟道」顯然就屬於這類神祕經驗。如果沒有經由修行體會,只是知性上的理解,那我們可以猜測這些理解應該都是偏離核心思想的。 作者以其實際「修行」的經驗,具體分享「靜坐」、「一念心」、「正念」等修行方法,以及對生活帶來的真實改變。 佛學有很多學習方法,號稱八萬四千法門。 如果你想要「離苦得樂」,卻在「理性思考」和「修行方法」上無法理解佛學, 哲學教授與佛學院院長,在本書提供一個學習的方便法門。

  • Book cover of 用故事教孩子邏輯思考力:哲學教授親自編寫故事讀本+29堂邏輯思考課
    冀劍制

     · 2018

    大人也常常犯下的邏輯思考謬誤, 就用故事與範例來跟孩子們一起學會判斷對與錯! 「爸爸才喝一點點酒,開車沒問題啦!以前這樣也從來沒出過事。」 →以前都這樣,不代表現在也會這樣! 「小明這次考試沒考好,一定是不夠用功!」 →合理的不一定就是正確的! 「前面那個女駕駛開車技術真爛,女人果然不適合開車!」 →少數這樣,不代表全部這樣! 「這個年輕人好手好腳的,竟然坐在博愛座上不讓座給老人!」 →表面事實,不一定是事實! 啟發邏輯思考的兒童故事 ╳ 推理十大祕訣 讓家長跟著孩子一同解決問題,找出真相: 三名偵探一隻牛,憑著推理祕訣一同作伴勇闖妖怪森林。 化身布玩偶來到人類世界的小牛丁丁,在牠身上究竟藏有什麼祕密? 森林裡遇到的親切老先生,是敵是友? 擅於偽裝的妖怪,這次又裝成誰了? 身邊各個都好可疑!面對眼前的難題, 他們靠著邏輯思考推理、相互的幫忙與吐槽, 一一解決「抓妖」、「黃喵尋家」等事件,展開一場奇幻的解謎冒險之旅…… 教孩子學邏輯思考入門一點都不難, 哲學教授冀劍制透過說故事,以循序漸進方式啟發孩子: -面對事情時,如何觀察周遭找取線索?(找尋動機、掌握訊息) -哪些訊息與證據是可靠可採用的?(邏輯思考) -透過可靠的線索,怎樣發掘真相、得到正確結論?(判斷分析、歸納重點) -如何找出正確的思考方向?(引導討論) 社會價值觀越來越多元,人生沒有標準答案, 一本專為兒童設計的邏輯思考故事書, 讓孩子養成主動思考、不被動等答案的人才: ★ 用故事謎團引導思考,找出「怎樣想才對」、跳出「思考的陷阱」; ★ 淺顯易懂的推理解說,結合奇幻的故事情節,訓練邏輯思考能力無負擔。 ★ 以邏輯的角度,分析推理十大祕訣,帶領孩子輕鬆掌握邏輯思考的技巧, ★ 擺脫教科書式的枯燥乏味。 ★ 透過29則事件後的練習題,讓孩子進行邏輯推理思考, ★ 題末解答引導找出謬誤,鍛鍊正確的思維脈絡、培養正確道德觀。 學會本書教你的推理十大祕訣, 就等於擁有一個善用邏輯思考的清晰好頭腦! l 原因不一定是這樣 l 任何事情都是有可能的 l 以前都這樣,不代表現在也會這樣 l 沒看到的,不一定不存在 l 結果正確,不代表推理正確 l 不能忽略其他選項 l 意思不同,推理有差 l 少數這樣,不代表全部這樣 l 表面事實,不一定是事實 l 合理的不一定就是正確的

  • Book cover of 未經檢視的生活不值得過:跟著世界哲學家檢視12件重要的事

    從蘇格拉底到沙特,汲取兩千年人類智慧, 寫給你的哲學思考與生命實踐之書 用思考顛覆世界,活出自己的人生 台日作者首次跨國合作 暢銷書《超譯尼采》作者 白取春彥 X 華梵大學哲學系教授、文學院長 冀劍制 X 12位世界哲學家核心思想 【本書特色】 ◆ 台日作者首次跨國合作,以理性思辨與感性澎湃,寫給當今讀者的哲學思考與生命實踐之書 ◆ 日本超級暢銷書作家 白取春彥 X 台灣哲學系知名教授 冀劍制,在思維的世界相互激盪,迸出美麗火花 ◆ 闡述12位哲學家核心思想,讓讀者體驗其震撼力,勇敢跳脫外界框架,突破自我束縛,在這個世界上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 全書從四個角度切入:1. 探險尋找真理,2. 徹底改變思維,3. 創造生存方式,4. 翻轉對世界的看法 ◆ 具體向每位哲學家學習一件事:認識自己(蘇格拉底)、理性(柏拉圖)、幸福(亞里斯多德)、懷疑(笛卡兒)、自我(休莫)、認知(康德)、孤獨(叔本華)、自由(彌爾)、道德(尼采)、語言(索緒爾)、愛(弗洛姆)、行動(沙特) ◆ 每篇最後都由一位作者提問,該篇的作者回答,在兩人的對話中有思想的交流、心靈的互動,以及言語上的妙問妙答 ◆ 每篇搭配一幅概念插畫 【熱誠推薦】 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生命教育研發育成中心主任 孫效智 蘇格拉底有句名言:「未經檢視的生活不值得過。」(The unexamined life is not worth living.) 當我們情緒不佳、緊張焦慮、煩惱憂愁,彷彿看不到未來時,是否只能坐困愁城、繼續滑著手機,或是靠著大吃大喝、與同溫層取暖來暫時逃避? 我們是否探究過問題的根源,對它們進行一番顛覆性思考,找到真正的解答? 其實,我們以為的迷茫,哲學能夠幫助我們撥開混沌;我們以為的糾結,哲學可以為我們理出纏繞的線頭;我們以為的失敗挫折,哲學都能帶領我們看清楚,原來事情不是我們想的那樣! 跟著世界哲學家檢視12件重要的事: ◆祕境探險尋找真理 1跟著蘇格拉底檢視「認識自己」——認識自己,可以活得更好 2跟著柏拉圖檢視「理性」——培養理性,喚醒勇氣,戰勝慾望 3跟著亞里斯多德檢視「幸福」——幸福取決於自己 ◆徹底改變思維模式 4跟著笛卡兒檢視「懷疑」——透過懷疑發現自我 5跟著休莫檢視「自我」——拋棄自我,獲得自由 6跟著康德檢視「認知」——翻轉觀點,也翻轉人生 ◆創造自己的生存方式 7跟著叔本華檢視「孤獨」——自我選擇孤獨 8跟著彌爾檢視「自由」——我只是自由地活著 9跟著尼采檢視「道德」——自己決定自己的道德 ◆扭轉對世界的看法 10跟著索緒爾檢視「語言」——懷疑語言 11跟著弗洛姆檢視「愛」——追求愛 12跟著沙特檢視「行動」——賭上自己,接著行動 在生命的每個轉角,我們都能遇見一位哲學家,以其極具震撼力的想法,讓我們全面改寫思維的設定,翻轉對自己、對他人、對世界的認知,找到在這個世界生存下去的哲學,活出屬於自己最值得的存在。 出版社 商周出版 (城邦)?

  • Book cover of 哲學課的逆襲:60堂探索人生意義、道德、世界與知識的思維課
    冀劍制

     · 2016

    為什麼要讀哲學? 因為哲學能「減少」你的知識,「增加」你的智慧! 哲學新時代來臨了,你開始讀哲學了嗎? 也許你以為:「讀哲學對思考有幫助。」 但是,知道一百個哲學家的名字,記了一百個專有名詞,甚至還讀了一百個理論的名稱、簡介和哲學家名言,這對思考有什麼幫助呢? 或許有人會說:「唸哲學的主要目的在於增加知識。」但是如果想汲取新知識,為什麼不去讀科學呢?因為—— 哲學不僅無法增加你的知識,還會減少你的知識,尤其是那些被認為很確定的知識。 哲學是在一個沒有確定性的系統中尋找最大的可能性。 哲學挑戰仍處於沒有答案狀態的問題。 哲學不能給你答案,但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它會給你無限的能量。 哲學思考方式不同於日常生活中習慣的方式,但它是面對生活的重要能力,大多數人不知道它的價值。 讀哲學,必須是一個探險者,如果你有興趣,本書將帶你參觀哲學的世界,引領你打開新視野,踏上人類尚未開發的思維領域,你永遠無法預期會在那裡發現什麼。 全書內容探討五大問題:哲學是什麼?人生的意義是什麼?為什麼我們要有道德?這是個怎樣的世界?如何才能確認我的知識是對的?作者以輕鬆的筆調、深入淺出的說明,帶領讀者進行一場思維國度的大冒險。一篇又一篇的內容宛如哲學思考的接力大賽,看著各家功力深厚的哲學論點出手過招,超凡炫技,比追劇還精采萬分,讀來讓人驚呼:原來哲學是這麼一回事! 【專業強力推薦】 王冠生╱臺北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甘偵蓉╱成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朱家安╱簡單哲學實驗室創辦人? 林正弘╱臺灣大學及東吳大學哲學系退休教授? 洪裕宏╱陽明大學心智哲學研究所教授 張國一╱真理大學通識中心人文社會學科副教授? 謝哲青╱作家、節目主持人 出版社 商周出版 (城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