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正清(John K. Fairbank)、范力沛(Lyman P. Van Slyke)、史華慈(Benjamin I. Schwartz)、史景遷(Jonathan Spence)、魏斐德(Frederic Wakeman)、 高居翰(Jr. James Cahill)…… 北美中國研究泰斗共同撰寫的列文森深度解讀,首次全文中譯 列文森著作備受爭議,為何被視為「天才般的成就」與「史學藝術的巔峰」? 「像莫扎特一樣,他用精湛的技藝創造出了 比技藝精湛更有意義的東西。」 收入列文森遺稿〈猶太身分的選擇〉 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列文森之子托馬斯.列文森(Thomas Levenson) 作序 葉文心、歐立德(Mark C. Elliott)、董玥、黃樂嫣(Gloria Davies)、齊慕實(Timothy Cheek)、白傑明(Geremie R. Barmé) 聯合撰寫長篇導讀 約瑟夫.列文森(Joseph R. Levenson, 1920–1969),才華橫溢的美國歷史學家,以對中國近代思想史的奠基性研究享譽於世,被稱為「莫扎特式的史學家」。他以一系列影響深遠的著作提出的諸多論題,如天下與國家、傳統與現代性、科學與儒學、經典主義與歷史主義等,半個多世紀以來持續為中國研究學界提供綜合性的思考框架與對話坐標。1987 年,美國亞洲研究協會創設「列文森圖書獎」,以紀念他的學術貢獻。 本書由一組集中討論列文森著述的文章組成,出自費正清、范力沛、史華慈、史景遷、魏斐德、高居翰等北美中國研究界的重要學者之手。他們分別回憶列文森的學術和生平,探討其觀點與貢獻,並從學術批評的角度展開深入對話。這些文章一方面為閱讀和理解列文森指出了不同角度的門徑;另一方面也印證和展示了列文森的學說如何持續參與歷史與現實的對話,為中國研究的發展提供源源不絕的靈感和動力。 書末收入列文森本人的一篇未刊文稿〈猶太身份的選擇〉,被視為深入理解其思想脈絡的重要文獻。
· 101-
人生中的舍與得就像一枚硬幣的兩面,彼此依存,互不分離。但是很多人更喜歡得,比如得到利益、得到名望、得到榮譽、得到尊重,等等。他們不願舍,不願捨棄安逸、不願捨棄舒適、不願捨棄浮華、不願捨棄虛榮,等等。人的一生並不長,要有爭取得的勇氣,更要有舍的智慧。這樣的人生才能有意義,心態才能健康。有舍有得,不舍不得。大舍大得,小舍小得。捨得是一種智慧人生和健康心態。
· 101-
我們常常羡慕身邊的朋友、同事,為什麼他(她)那麼能說會道,而自己卻在陌生的環境中、重要人物面前語無倫次,甚至憋得面紅耳赤? 本書為普羅大眾提供交際中最實用、最有效的說話技巧及攻心策略。根據具有中國特色的說話藝術,指導大家修煉說話能力,提高說話水準。 我們希望通過本書與大家分享成功者過人的說話之道,探索中華語言藝術的博大精深,領悟睿智的為人處世之道。以及掌握交談中要注意的禮節。
時逢兩岸著作權法各自進行全面修法盛事,配合數位科技的商業應用與時俱進,為掌握此等脈動,政治大學法學院與商學院智慧財產所於2013年7月7日聯合主辦「兩岸著作權重要爭議研討會」,邀請兩岸著作權專家學者就兩岸「著作權法修法」與「數位著作權」兩大議題進行深入探討。 本論文集收錄研討會中的兩岸著作權修法相關研究,期能透過兩岸學者的互動與研討,能增進兩岸對著作權法制發展的相互瞭解,並對兩岸學術交流和文化創意產業之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購買紙本圖書:http://www.angle.com.tw/book.asp?BKID=5983
· 1995
· 2004
中国内陸部の国有林に派遣された誇り高き傷痍軍人・李狗子。国有林監視の仕事をまっとうしようとしていた彼を待ちうけていたものは、金力の前にひれ伏す腐敗した権力と状況に流されるだけの「庶民」だった。対立は深まり、ついには衝撃的な大事件へと発展する。次々と明らかになるあまりにも残虐で戦慄すべき事件の全貌。人間・狗子はどう生きたのか。人々は何を考えたのか...。実際に起きた事件をモチーフに現代中国の社会問題を描き、その背後にひそむ人間精神の深淵をえぐる筆致は、目を見張るほどリアルで鮮烈だ。興奮と感動のるつぼに叩き込まれる現代中国の衝撃作!中国の社会派人気作家・張平、待望の日本初上陸作品。
No image available
·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