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
《環境教育》架構於人類世的永續發展,全書共分為十個章節,從環境教育理論談到環境教育的實務分析,本書適用於:(一)全國大專校院環境教育課程之教學用書;(二)全國大專校院研究所博碩士班國家發展、環境教育、環境政策、環境心理、環境社會、環境經濟、環境文化、環境傳播、觀光遊憩、餐旅管理,以及永續發展教育等類型學位論文撰寫之研究用書;(三)環境教育人員的應試、實務、進修,以及培訓課程之參考用書。
· 2022
一本顛覆傳統,漫畫、劇本式直白呈現研究者研究歷程的書…… 本書的研究方法清晰明確,闡釋健全的科學方法論和藝術,不僅可行,而且亦能講述讀者難以忘懷的生活故事。──拉帕契(Ben LePage, Ph. D., PWS),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特聘講座教授 強力推薦 告訴我知識,我會忘記;教導我知識,我只會記得;讓我深入其中,我才真正學到知識,並且能夠運用。──富蘭克林(1706∼1790) ------------------ 從「非常」的研究,突破「常」的境界。──方偉達 「生命會找尋自己的出路」,這都是研究生需要學習的獨門武器。因為,研究雖然做完了,要修改程序也來不及。所以,在研究設計階段,如果可以發現設計上的缺陷提前修改,會比實驗都做完了才進行彌補會好得多。 細胞自噬,是一門諾貝爾獎得主的學問。從自噬的觀察研究可以發現,事前的實驗規劃比事後的實驗調整重要許多。 本書以「細胞自噬」為主題的闇黑研究過程談起,最後談到全球氣候變遷。在這個過程中,也呈現許多觀察法、調查法以及訪談法。 本書不同於傳統研究方法的寫法,因為學術研究有許多因為時空背景、人事物等無法言說或喜或悲的過程,因此我們說「闇黑」,這是研究者研究過程中許多不為人知的心路歷程。所以,書中還設計了虛擬大學、角色人物,搭配劇本式的漫畫、對話,輕鬆且嚴謹的呈現研究者研究過程中的所思所想及經歷。也是希望研究者從研究的泥沼中爬出來,因為這個世界已經夠悲傷了,我不希望大家太悲傷。 讀完全書你會發現,生活與學術中的研究是隨處都在的,無論是研究方法、研究思維、研究態度等,缺一不可。
· 2023
這是一本囊括理論、技術及應用三方面,並探討及介紹國內外案例,圖文、圖表並茂的「生態旅遊」教材、實用書。 近年來,生態旅遊逐漸為國人所重視。傳統的觀光考量是旅客數量,但生態旅遊考量的則是旅遊者的環境教育、生態保育和保存當地文化資產的思惟。目前,生態旅遊的新思惟逐漸取代傳統觀光遊憩區的樣貌,並朝向永續生態的方向發展。 本書囊括理論、技術及應用三方面,內容包括生態旅遊緒論、調查及評估、旅遊地的規劃與設計、旅遊地保育與復育、策劃與管理、專業教育及解說、旅遊景點、旅遊經濟與社區發展、生態旅遊的未來等十個章節。從環境教育、環境素養(EQ)、規劃原理、景觀生態學及生態經濟學的概念,突破既有的學科領域界線,結合資訊科技及技術,進行學理探討與實務上的應用。 本書特色為探討及介紹國內外生態旅遊的案例,包括生態旅遊地的調查、規劃、設計與管理可操作的概念。在案例中提供讀者了解生態旅遊地區的發展及經營方法,以實踐自然資源的永續保存、保護當地生物多樣性的資源,以及棲地發展原則;不但要將人為的衝擊降至最低,並能透過旅遊活動的收益,加強旅遊地區自然環境與文化資產的保育。因此,實為一本圖文、圖表並茂的「生態旅遊」教材、實用書。 隨著生活水準提升以及工作時間的縮減,生態旅遊產業也為國人所重視。然而,生態旅遊除了關切旅遊產業的成長之外,更關切旅遊的性質和內容。傳統的觀光活動考量的是旅客的數量,但是生態旅遊工作者考量的是遊客的環境教育、生態保育和保存當地的文化資產。目前,生態旅遊的規劃逐漸取代傳統觀光遊憩區的樣貌,並朝向永續生態的方向發展。本書結合環境教育、環境素養(EQ)、規劃原理、景觀生態學及生態經濟學的概念,進行實務上操作。全書將探討以下的國內外案例,並進行生態旅遊地的調查、規劃、設計與管理: 本書生態旅遊的定義:最早的生態旅遊定義為:「觀察動植物生態環境的旅遊方式」。目前在廣義定義上也可以解釋為:「具備保育、復育及教育觀念及作法的休閒遊憩行為」。國際生態旅遊協會(The Ecotourism Society)定義生態旅遊生態旅遊為:「生態旅遊是一種負責任的旅遊,顧及環境保育,並維護地方住民的福利」。 本書提供讀者了解生態旅遊地區的發展及經營方法,以實踐自然資源之永續保存、保護當地生物多樣性的資源和棲地為發展原則,不但必須將人為的衝擊降至最低,並能透過旅遊活動的收益,加強旅遊地區自然環境與文化資產之保育。透過經濟計量與管理模式,探討規劃生態旅遊的途徑,鼓勵社區獲得來自生態保育及旅遊發展的實質效益。讀者在本書中將了解如何透過計量方法,了解如何將旅遊所得的收益轉化成為當地社區的保育基金,操作方式包括鼓勵社區居民的參與,及透過不同機制協助社區籌措環境保護、研究及教育基金,以對當地生態與人文資源之保育提供直接的經濟助益,全書將探討下列議題: (一)如何採用低環境衝擊的營宿與休閒活動方式? (二)如何規劃生態旅遊地的遊客量(不論是團體大小或參觀團體數目)? (三)如何支持當地的自然資源與人文保育工作? (四)如何儘量使用當地居民之服務與載具? (五)如何提供遊客以自然體驗為旅遊重點的遊程? (六)如何聘用瞭解當地自然文化之解說員? (七)如何確保野生動植物不被干擾、環境不被破壞? (八)如何尊重當地居民的傳統文化及生活隱私?
· 2023
一本顛覆傳統,漫畫、劇本式直白呈現從無到有寫論文、期刊發表的歷程專書…… 論文寫作就是一項闇黑的試煉。期待每位撰寫者在闇黑中找出屬於自己的那一道光。——國立屏東大學校長 陳永森(可放簽名檔) 教授應該不要只糾正學生寫作,而是應關心學生寫作的「心路歷程」。——普立茲獎得主、新罕布什爾大學教授唐納德‧默里 這一本書,不是只談枯燥的論文寫作過程、英文修辭、文本修改及錯誤的無聊書寫,它著重在寫論文從無到有撰寫者擬真的心路歷程。 繼《闇黑研究方法》後,作者方偉達又一「闇黑」力作! 搭配精采漫畫故事,這次,又會讓讀者見識到怎樣的「闇黑」境界呢? ----------------------------------------- 將軍的戰場在戰場,教授的戰場在講堂。──方偉達 對每位研究者而言,論文是取得學位、職位升等……的門檻,如何在論文進行之初,就對論文寫作與研究方法擁有基礎的認知是基本功,但這也往往最讓撰寫者感到煎熬。 這一本書,不是只談枯燥的論文寫作過程、英文的修辭、文本進行修改,以及糾正錯誤的無聊書寫,它還著重在寫論文時,從無到有撰寫者擬真的心路歷程。透過書中12個角色人物,漫畫劇本中生動的演繹、呈現,讓寫論文的想題目、著手寫(研究課題、研究方法、參考文獻、研究設計、資料收集、分析討論……等)原本枯燥、制式的「程序」動作,讓你不只是理論、實務具備,更能在作品發表時,獲得你自己專屬的學術生命養成與智慧回饋。 本書精彩篇目: PART 1 西遊記 什麼是論文、瞭解您的名詞:博士不只一種、論文開始前入門整理、科學在於不斷的證明、學校不會教您論文的格式、如何開始寫學位論文的摘要、表格和數字要怎麼列、如何寫學位論文的結論與建議、打造一些新的觀點和論述…… PART 2 封神榜 沉浸在思考享受的過程、您的引用的來源可靠嗎、哈佛教會我的論文改寫方法、為什麼不能重複自己的話、學術論文的誠信、跨國國際出版商賣掉您的智慧財產權、論文要開放資訊(Open Data)嗎、發表文章被引用很重要嗎…… 書末附上碩 (博)士論文/書面報告/技術報告/專業實務報告通過簽名表、解釋名詞、貢獻者角色分類法
No image available
· 2013
這是一本介紹每年75個臺灣節慶, 分別以案例分析、介紹,插圖、四格漫畫等的節慶與觀光活動的實務書。 節慶觀光與民俗是地方凝聚在地共識的基石,可以從臺灣地方繽紛的節慶活動,觀察到地方派系、組織和團體的興衰,以及源自於地方庶民文化傳統以來血統、語言、宗教、生活、風俗及習慣中的喜、怒、哀、樂、愛、惡、欲等表達方式。 本書共七章,包括時令節慶總論、民俗節慶與造節活動、75個臺灣節慶介紹(分別以春耕—春季的節慶、夏耘—夏季的節慶、秋收—秋季的節慶、冬藏—冬季的節慶等四個章及案例進行分析、介紹)、節慶答客問等,書後並附有觀光的古老故事、臺灣12項大型地方節慶活動、臺灣地方觀光節慶簡表(2006~2013)等。 本書以有趣的古早食物、工藝製作流程、節慶活動,搭配節慶小博士等圖片的說明,希望以旅遊書菜單(menu)教學方式,搭配國內比較重要的75個節慶觀光與民俗活動,案例解析舉辦節慶觀光活動的要領和祕訣。期盼學子及有興趣的讀者,可經由本書,輕鬆地跨過節慶文化產業活動所需要的門檻,順利地投入節慶活動產業的實務工作。
· 2020
本書探討國際會議管理者應具備的基礎知識,致力培養國際會議市場化所需人才,並希望管理者能具備國際會議規劃、設計、管理、經營及接待五大方向的基本理論、知識及技能。在專業學習的實際案例中,有系統地介紹國際會議規劃與管理、大型會議及展覽活動策劃、旅遊服務接待、社交基本禮儀等,企盼讀者在詳讀本書後,有志於從事國際會議管理及會展產業等相關部門。 全書共分七章,從國際會議導論、會議與展覽產業、國際會展和節慶觀光、國際會展組織管理、國際會議規劃、國際會議設計、國際會展績效評估等。作者以實務觀點探討國際會議及其會展活動管理的操作,從會議爭取、簽約、籌備、議事規劃、場地規劃、財務規劃,到報名、接機、接待、報到、餐飲、旅遊及住宿規劃所衍生的專業問題,進行案例討論,並且進行實務分析。 配合近年正夯的會展考證,隨書並附贈300題會展模擬試題,讓本書理論與實務兼具,是一本兼具國際會議與會展概論的圖文搭配的絕佳好書。 依據不同行業別的需要,本書還可提供下列人士選讀相關章節: 1.國際會展產業的經營者:會議規劃、設計、管理、經營和接待五大產業的經營者。 2.國際會展相關產業的研究者:學者專家、大學(專)校院學生、觀光餐旅、會議展覽、經營管理,以及休閒遊憩等相關領域研究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