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 library button
  • Book cover of 檢驗公共知識分子
    蕭新煌

     · 2023

    過去10年經歷台灣第三次政黨輪替、展開新南向區域對話、中國習近平接班……。作者身為公共知識份子,對當下時局有興奮、喜悅、不滿和擔憂。回首檢視,印證在在都是影響台灣運命的觀察與預見。 現任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暨總統府資政的蕭新煌教授,繼2005年《蕭新煌的台灣觀察筆記》後,又一鉅作!本書收錄58篇分別在評論政局、解析兩岸和倡議新南向的評論,同時呈現作者做為一個公共知識份子對時局的興奮、喜悅、不滿和擔憂。這不是情感用事,而是願就事論事應有的負責任態度。下筆的輕重、文字的褒貶,其實都是在表達作者評論時事的立場。 政局:台灣政黨發展的定位與消長;台灣社會的公民力量 在台灣政局的觀察裡,作者認為國民黨長期以來就沒有所謂真正的本土改革派。雖然在李登輝掌權年代,國民黨內部的一些本土派曾經有出現過改革契機,但終而禁不起權力的誘惑而走上腐化而敗。因此論斷國民黨內的本土派恐怕只是奪權的「台灣派系」,而非改革的力量。在「後李登輝時代」的國民黨,更讓人目睹台灣本土派系,不但沒能認同台灣主權,經營台灣前途,反而與外省統派抗瀣一氣,反本土棄自主而沾上中共同路人的氣味。 作者對李登輝、陳水扁和蔡英文三位總統的歷史定位,也有心去探討。作者觀察是,李登輝的歷史定位是建構民主體制,陳水扁的歷史定位是打造新國家認同,至於蔡英文總統則是落實轉型正義。 兩岸:台灣與和中國互不代表,互不隸屬;兩岸關係的對話前提必須民主、對等、安全、透明 在兩岸關係的分析上,作者一直對國內統派和國際鴿派老是說不要去踩中國的底線很不為然。作者也反對台灣必須遵中國的遊戲規則去處理兩岸關係。作者主張台灣也要光明正大地提出台灣的底線,譬如:台灣(中華民國)和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代表,互不隸屬;台灣前途由台灣二千四百萬人民決定;台灣民主不容被打折、被犧牲;維持現狀就是不接受統一為唯一選項的「一中」、「一國」架構;兩岸未來關係的對話,必須在民主、對等、安全、透明四原則之下進行。 作者也認為目前兩岸情勢下只有「反統一」才能維持現狀;也只有「反統戰」才能有國家安全。作者也深以為雖然曾有「九二」會談,但毫無「共識」;兩岸既非「一國」,又何來「兩制」?在近十年習近平專制獨裁統治中國以來,台灣與中國之間的和平假象(如國民黨所主張的一中各表騙術)早已拆穿,台灣唯一該做的就剩下堅強地保護自己的主權和民主生活方式,別無他途。 新南向:全方位建構與東南亞和南亞各國的新關係;以公民社會為關鍵力量 在論述新南向的思考上,作者在過去6年裡花了不少功夫在協助倡議小英政府所主導的新亞洲策略:新南向政策。作者主張要全方位建構台灣與東南亞和南亞各國的新關係,要深化台灣與上述亞洲各國在國會、學術、智庫、宗教、青年、勞工、城市、文化藝術、公民社會NGO、環境、人權各領域的雙邊關係。由於台灣的特殊國際政治處境,新南向政策等很難直接透過元首外交來主導,所以公民社會就成為關鍵的另一支力量。 因此,新南向必須在官民夥伴關係下才能竟其功。其中,台灣亞洲交流基金會自2018年成立以來,所做的努力,就是一個活生生的實例。作者認為,稱職的公共知識份子,要有成熟的思想,要有堅定的立場,更要有正確的判斷。因此歡迎讀者朋友們,就以這本時論集,來檢驗作者的思想、立場和判斷。

  • No image available

  • Book cover of 蕭新煌的臺灣觀察筆記
  • Book cover of 台灣向前看
  • Book cover of 書寫台灣第三部門史 2
    蕭新煌

     · 2015

    1980年以來是台灣社會的大轉型時代, 要完整觀察三十多年來台灣的社會變遷、發展全史, 絕不可遺漏第三部門發展史! 本書繼《書寫台灣第三部門史I》之後,再次呈現十一個第三部門組織的發展過程,包括倡導型七個(消基會、台灣環境保護聯盟、殘障聯盟、台灣人權促進會、婦女新知基金會、人本教育基金會、荒野保護協會),服務型三個(伊甸基金會、勵馨基金會、海棠文教基金會),社區型一個(仰山文教基會)。這兩冊共二十五個組織的簡史,訴說了第三部門在過去三十年,為民主化的台灣倡導自由、民主、平等、福利、人權和永續等六種新價值、新典範;同時確立社會改革的正當性,形塑社會服務的新作法,並重建社會信任的無私性。

  • Book cover of 台馬客家帶的族群關係:和諧、區隔、緊張與衝突

    本書以客家族群集中且人數不少的客家帶 ( Hakka belt/ zone) 作為研究對象, 深入探究台馬兩國不同客家帶的多元族群關係如何受到兩國客家族群處境的影響。同時,也以台馬客家帶做為族群空間的場域來進行比較分析,並歸納出兩國在不同客家族群認同下,其展現的族群關係形貌及特色又如何。 台馬客家的族群關係,以台灣台三線客家帶和馬來西亞的柔佛河婆客家帶作為比較對象,觀察其族群內部和族群外部不同關係的呈現,並從語言、宗教、產業、家庭、社會組織五大制度化文化社會層面,剖析它們可能出現的和諧、區隔、緊張或衝突的樣貌。

  • Book cover of 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第三版)
    蕭新煌

     · 2017

    《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係台灣迄今探討非營利組織中最為全面與深入的參考書籍。本書集結多位長期致力於台灣非營利組織領域的專家學者之研究成果,內容共包含五大部分、十九章,從台灣非營利組織發展過程、治理與管理模式、外部的經濟與政治脈絡、主要類型與具體功能的實踐、以及跨國比較等五個面向一一加以剖析和論述。本書所收錄的文章皆是極具價值的整合性研究論文,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帶領讀者暸解非營利組織之本質與實際運用,可提供教育界、學術界、實務界與政府決策者做更深入的思考方向。

  • Book cover of 社會力
  • No image available

  • Book cover of 我國老人福利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