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工業革命之後,由於社會制度的快速變遷、價值體系的多元發展、與科學技術的快速進步,導致人類愈來愈無法掌握社會的走向,也愈來愈難以駕馭科技的發展。教育不僅是改變個人社會地位的最有力工具之一,更是導社會制度價值觀念與科技變遷於正途的最佳利器。國際組織有鑒於此,乃於2015年於韓國仁川發表《仁川宣言教育2030》(Incheon DeclarationEducation 2030),為今後十五年提出了新的教育願景,隨後制定了《2030 教育行動框架》(Education 2030 Framework for Action),此一框架除了希望能確保提供優質的中小學和學前教育,更要為廣大失學兒童和少年提供滿意的教育和培訓機會,確保所有兒童都能入學讀書。最終達到符合公平正義原則,無差別、無歧視、無偏見的教育理想與全面的終身教育。本專書即秉持《仁川宣言》的精神,進行編輯計畫,除了期望臺灣的教育接軌國際,也希望臺灣的教育更趨近公平正義的原則,以及無差別、無歧視、無偏見的理想的教育境界。經雙匿名審查結果,收錄評述文章計十四篇,分學理、政策、制度、比較等四個面向。每篇文章除了內容豐富、引論有據、剖析深刻、論述深入,同時深具啟發性與前瞻性,相信對於關心臺灣教育發展及與國際接軌的主題,以及對於國際比較教育的發展與趨勢有興趣者,皆有所裨益。
過去十多年,大湄公河次區域被視為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地區之一,當中的老撾位處全球最貧窮四分之一的國家之列,近年的經濟年均增長率幾近8%。一般輿論相信,對崛起的中國俯首扈從,貧弱的老撾才得以安定發展。 本書嘗試換另一視角,考察老撾怎樣在中國、美國以至強鄰越南、泰國之間操作避險戰略,以謀求最大的發展空間與自主。在「一帶一路」的大時代裏,連官方媒體都在反思「中國與東盟:誰更依賴誰?」的時候,老撾作為中國從陸路打通東南亞直抵印度洋最重要的樞紐之一,重新理解它的地緣政治戰略,是認真探討新世代東亞地緣政治挑戰的有趣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