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
警察工作屬典型之干預行政,其職權之行使均須有法律明確之授權基礎,並符合比例原則。在各種警察勤務執行過程中,對可疑人車之攔檢,可說是警察從事危害防止及犯罪預防工作之先決條件。本書選擇警察職權行使法中有關攔檢之規定及重要司法裁判作為論述主題,闡述其規範目的及法理基礎,逐一解明各類型攔檢措施之實體及程序要件與應遵守之正當法律程序;並針對實務執行衍生之問題、解釋適用之爭議、司法審查表達之法律見解及學術研究發展情形,詳細反復論證釋疑,提出實務執行之因應對策及立法意見;另擇要論述移民法制及美日相關之立法例,提出可供參考借鏡之處。緣此,本書應可作為警察研習及執法參考之用,亦可作為關心警察工作者一些觀察思考之素材。
· 2024
本書共分為十八章,內容大致聚焦在身分查證、資料蒐集及處理、即時強制、救濟等相關警察職權行使之問題,並輔以案例研析,以及展望未來職權行使發展趨勢,以保障人民權益,維持公共秩序,保護社會安全。本書撰稿作者學養多元,論述時參考不同國家法制,非但有益於執法實務,且對準備考試也有助益。
本書之編寫體例,採逐條釋義方式,全面性的分析、探討各條文要件之理論與實務問題。故本書對於本法之相關重點,均予詳細分析,特別有關外國人及臺灣地區無戶籍國民,進到我國停留、居留、定居、永久居留等之程序與要件規定的論述。作者均為長年研究公法學或移民法規之學者,本書之出版,應有助於欲研習此領域之同學與實務工作者,而值得參考閱讀。
警察職權行使法係警察為達成任務,而於勤務運作上行使干預權的主要授權依據,與警察權行使對象的權益保障關係密切,故係兼具維護治安與保障人權功能的重要基本規範。本書由多位曾參與研擬該法草案之學者執筆,逐條以立法緣由(含立法理由與目的、法理基礎、及其他相關法律條文)、條文解說(含名詞解釋、實體要件、程序要件、實務與學術見解)、問題探討(含實務問題、理論爭議、案例解析)、及其他相關論題作為體例與架構,並盡可能結合法理與實務為深入淺出的論述,且經多次共同討論集結而成。其除適合作為警察理論與實務工作者的案頭書外,亦可提供一般法律研習者參考之用。
No author available
· 2024
本書從憲法保障人權、行政法觀點,展開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的論述,以法律詮釋學觀點,地毯式地剖析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條文立法目的、實體與程序構成要件、法律效果與實際爭議、修法理由與過程等,透過逐條理解與客觀詮釋法文字概念,以提供個案認事用法的準據,並介紹道路交通基本法倡議的過程、制定與展望,從理論研究到實務成果,有體系的彙篡成我國第一本也是唯一的一本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逐條釋義書。本書乃從事學術研究、公務員執法、司法實務與市民大眾必備之基本用書,對於推動交通法制教育及提升學生交通法律素養或準備考試皆有重要幫助。
No image available
· 2005
酒後駕車案件層出不窮,輕則令人名譽掃地、財產損失或人員受傷,重則造成家破人亡、終生遺憾,檢視現階段政府所從事各項防制酒駕工作,雖已涵蓋政策、法制、宣導及取締等多元層面,基本上仍各行其道且缺乏系統性整合。近年來我國不能安全駕駛罪之偵結情形,係以「男性」為主體,年齡大多為「40至50歲未滿」,並以「有前科」者佔大多數,而職業則以藍領階級者居多,至教育程度係以「高中(職)」學歷者為數最多。回顧國內歷年來防制酒駕政策之發展趨勢,多因酒駕悲劇引發民怨,進而開啟修法契機,然以刑罰威嚇為手段的慣性策略思維,卻造成新入監酒駕累犯人數屢創新高之嚴重問題。 本文於探討國內、外研究酒駕相關實證文獻資料,並剖析、比較各國防制酒駕政策後,遂以一般化緊張理論、社會學習理論、威嚇理論和低自我控制理論為基礎,針對在監(所)不能安全駕駛罪受刑人進行自陳報告問卷調查,研究發現「趨樂避苦」乃誘發或抑制國人從事酒駕之風險評估心理,而當前刑事司法體系威嚇制度並存在運作上的缺陷,又重複酒駕者大多屬於藍領階級之中壯年男性,另幼年飲酒者的自我控制及制裁感受均明顯較低;除此之外,緊張推力與社會學習拉力係雙重影響受刑人的酒駕行為,而以社會學習理論為主體之預測模式,最能解釋酒駕行為。最後,根據相關研究發現成果,透過公共衛生的疾病預防模式,同時輔以情境犯罪預防策略,分就「駕駛人」與「動力交通工具」等面向,提出「事前」、「事中」和「事後」等不同階段之相關防制酒駕建議。
No image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