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
花一整年催生一本臺北市政府推動「參與式預算」(participatory budgeting)的專書,到底有什麼意義?歷經八年,總共22億多元的預算通過,121萬多公民的參與,計有477個方案獲得錄案執行;因此,不論從全球民主發展的大歷史,或是從1994年第一次市長民選後所標榜的市民主義來看,參與式預算在臺北市的落地生根與發芽茁壯,值得詳細地被記錄下來。 本書的作者囊括了36位各界人士,包括北部九校十一系所的25位教授、5位公務人員、4位博碩士生,以及2位社大校長;其內容可分為三個部分:第一篇的五章是參與式預算理論思考的良伴;第二篇到第四篇是以運作議題討論的角度,檢視其操作經驗;最後,第五篇的內容,可以被視為一個完整的標準作業手冊,是未來有意推動之者的實作寶典。
· 2023
身處國際地緣政治的咽喉要地,臺灣未來該往哪裡走?本書提出國政治理的關鍵議題、挑戰和機會。完成本書的作者是國內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的公共行政相關系所──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本書從憲政體制、政治思潮談起,進而深入國家資源分配、運作效能和公民參與的關鍵議題。特色在於採用3P架構來進行撰寫,promise為理論基礎或原則,problems為當前所面臨的問題,prospects為前瞻性建議。再者,本書以聯合國「善治」(good governance)的八項條件開展各章撰寫,企圖以知識分子的力量追求國家的「富」與「強」。其次,本書作者包括學術界以及借調政府的教師,授予作者博士學位的國家涵蓋臺灣、日本、美國、英國與德國等五國,此一組成在臺灣學術界中深具特色。最後,全書由同一系所教師共同完成此一「一系一書」的做法,也堪稱「創舉」。
No image available
No image available
No image available
No image available
No image available
No author available
· 2014
No image available
No image available
No image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