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
在水患風險的衝擊與挑戰之下,海島型生態的臺灣都市社會問題,將會迥異於以往,且與西方國家大相徑庭。因此我們應該關注人文社會層面的問題,亦需分析都市層級水患風險治理之相關政策。 由於都市經常面臨水患所致的風險,致使如何治理以減少衝擊相形重要。本書以IRGC的風險治理架構為基礎,分別從都市比較、公民參與、環境正義、調適行為與風險溝通等主題加以說明。 本書希冀透過由下而上、在地性與人文社會的觀點,審視臺灣的都市地區因應水患之自然災害和社會問題的實況,並同步探析國家和地方的現有政策,以期協助建構更臻完整之調適策?。
· 2022
花一整年催生一本臺北市政府推動「參與式預算」(participatory budgeting)的專書,到底有什麼意義?歷經八年,總共22億多元的預算通過,121萬多公民的參與,計有477個方案獲得錄案執行;因此,不論從全球民主發展的大歷史,或是從1994年第一次市長民選後所標榜的市民主義來看,參與式預算在臺北市的落地生根與發芽茁壯,值得詳細地被記錄下來。 本書的作者囊括了36位各界人士,包括北部九校十一系所的25位教授、5位公務人員、4位博碩士生,以及2位社大校長;其內容可分為三個部分:第一篇的五章是參與式預算理論思考的良伴;第二篇到第四篇是以運作議題討論的角度,檢視其操作經驗;最後,第五篇的內容,可以被視為一個完整的標準作業手冊,是未來有意推動之者的實作寶典。
No image available
No author available
· 2007
No image available
· 2013
No image available
No author available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