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研究 德國新移民學生補救教學政策之研究 / 吳美瑤、楊深坑 美國補救教學政策之研究:以《每位學生都成功法案》為例 / 鄭勝耀、侯雅雯 澳洲補救教育的歷史發展、現況與展望 / 李奉儒 法國教育陪伴措施之研究 / 許宏儒、王秋絨 日本補救教學政策之研究:「全國學生素質與學習狀況調查」的導入與實施 / 劉語霏 新加坡補救教學政策與實踐之研究 / 黃嘉莉 英國補救教學政策之研究 / 林仁傑 OECD關於補救教學之政策論述分析 / 楊怡姿、楊洲松 國際教育趨勢 歐盟與臺灣補救教學政策之 / 黃柏叡 比較研究─以中輟為例 / 陳婉琦 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知覺之探究及其對教育管理之啟示 / 湯家偉譯 “Investigation of teachers’ perceptions of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and their evaluation in terms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by A. AVCI, 2016,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Reviews, 11(7), 318-327. 教育名詞解釋 水平思考法 / 吳清山
教育時論 實驗教育在「實驗」什麼?臺灣實驗教育的核心關懷與實踐探索 / 劉育忠、王慧蘭 實驗教育三法通過後師資培育的 / 邱紹一 挑戰與經營策略 / 胡秀媛 實驗教育之精進:由法國教育學家R. Cousinet的新教育思想分析 / 許宏儒 「實驗教育三法」影響下的課程實驗 / 蔡清田 學術研究 學校型態「多年級」與「混年齡」班級教學模式之發展與實施 / 黃德祥 日本寬鬆教育對臺灣實驗教育的啟示 / 鄭同僚、徐永康 總整課程實踐與成效評估:以運動休閒餐旅研究所為例 / 李晶、顏心彥 國際教育趨勢 國際實驗教育型態與實驗 / 魏麗敏 教育組織之發展與前瞻 / 洪福源 讓學校領導者做好準備:新任校長的專業發展需求(上) / 湯家偉譯(電子書恕不提供翻譯文章) “Preparing School Leaders: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Needs of Newly Appointed Principlals,” by Shun-wing Ng and Sling-ying Elson Szeto, 2016, Educational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 Leadership,44(4), pp. 540-557, @ The Author(s). 教育名詞解釋 平衡式評量系統 / 吳清山
教育時論 林明地 / 理念與特色學校經營的核心:學校願景領導與行政落實 張慶勳 / 一所新創民主教育理念小學的個案研究 陳伯璋、盧美貴 / 另類學校課程美學實踐的反思:以道禾實驗學校為例 陳世聰 / 屏東縣理念學校的經營與發展:兼述長榮百合國小的創設 學術研究 林志成 / 臺灣地區理念學校發展之困境與因應對策 甘孟龍 / 國中生憤怒攻擊類型之心理特質區別研究 教育政策與管理趨勢 何佳瑞譯 / 學生學術樂觀:驗證性因素分析(上 “Student academic optimism: A confirmatory factoranalysis,” by M. Tschannen-Moran, R. A. Bankole, R. M.Mitchell, & D. M. Moore, 2013, Journal of EducationalAdministration, 51(2), 156-175, ©Emerald GroupPublishing Limited. 課程與教學 單文經 / 杜威學習共同體的理念闡釋 國際瞭望 馮朝霖、許宏儒 / 學習的自由與地球的未來:另類教育與生態村運動的匯流 教育名詞解釋 吳清山 / 專題導向學習
現階段原住民民族課程政策發展之多元文化課程轉化評析/王前龍 流行文化與課程/楊洲松 書寫文化、學校課程與階級再製:當代法國教育社會學對P. Bourdieu文化資本理論的補充/許宏儒 從國際人權法論少數群體與原住民族設置學校體系之發展策略/王前龍
編輯的話 研究論文 寧靜自主‧協同合作‧樂活共生:法國Freinet教育學與公立佛賀內學校╱許宏儒 師生共構文化回應數學教學之個案研究╱陳玟樺 學校推廣閱讀活動對國小四年級學童課後閱讀參與的影響:以悅讀101計畫為例╱張芳華 書評 書評:Henry A. Giroux著《可拋棄式青年、種族化的記憶與殘暴文化》╱鍾明倫 本刊訊息 《教育研究集刊》徵稿辦法 《教育研究集刊》審稿辦法 《教育研究集刊》撰稿原則 Call for Papers 《教育研究集刊》投稿者基本資料表 Words from the Editoral Research Papers Serene Autonomy, Cooperation, Co-evolution: Freinet Pedagogy and Public Freinet Schools╱Hung-Ju Hsu Co-construction of Culturally Responsive Mathematics Teaching: The Case Study of a Junior High School Class in Taiwan╱Wen-Hua Chen The Effect of Schools’ Reading Promotion Activities on Fourth Graders’ Reading Engagement Outside of School: A Study of Happy Reading 101 Program ╱Fang-Hua Jhang Book Review Book Review: Disposable Youth, Racialized Memories, and the Culture of Cruelty╱Ming-Lun Chung About this Journal Call for Papers Basic Information of Contributors
美國神話學大師坎伯(Joseph Campbell, 1904-1987)的文化重要性與 John Dewey, Maxine Greene, Richard Rorty 等人不相上下,由於他跨時代、跨文化、跨領域的博學多聞,形成其融會貫通的睿智洞見,讓認真閱讀其著作的讀者都能領受無比的啟蒙(enlightening)與啟示(initiation)。在後現代社會,坎伯的神話智慧若能經由教育學多元的探究與闡發,應可以為教育學帶來豐饒的創見與連結,此乃本書集體創作之初衷。 本書從生命教育、宗教(靈性)教育、神話課程與教學、從奇幻敘事藝術看幼兒教育、教育美學、全人教育諸角度,共同探究坎伯神話智慧蘊藏的教育意涵,堪稱中文世界第一本探究坎伯神話學教育蘊意之專書,期許可作為更多運用坎伯神話理論探究其他教育議題之拋磚。
一、幼稚園服務行銷之個案研究; 二、學習教學:一位國小初任教師教學知識成長的歷程; 三、英語演講教學效能影響因素之研究; 四、The Process and Effect of Implementing We the People...Project Citizen in Junior High School Social Studies; 五、Lyotard 的「非人」觀及其在教育上的啟思; 六、臨床視導對國中數學實習教師專業成長之個案研究。
No image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