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
「有高素質的教師,才有高素質的教育」,提升師資培育素質及教師教學品質是世界各國重要的教育改革政策。 本書作者於2010年出版《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三化取向理念與實務》後受到教育界的回響與肯定,茲再度以「教師專業發展」作為探究主題推出新作。全書涵蓋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及教師專業發展重要議題,含納理論基礎和案例分析,內容豐富又具時代性,本書同時獲得黃政傑教授大力推薦並收錄於前瞻教育系列,足見這是充實教師專業發展知能與落實推動教師專業發展的一本好書。
教育時論 .以專業素養串聯形而上哲思與形而下技術的學校經營/張慶勳 教育時論 .試釋學習領導的意義/單文經 .學習領導:理念與實際初探/林明地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下學習領導的實施與挑戰:高中階段/林繼生 學術研究 .校長的學習領導:領導踐行與能力發展的初探/陳佩英、潘慧玲 .縣市輔導團教師的學習領導:領導踐行與能力發展/張素貞、吳俊憲 .教師的學習領導:領導踐行與能力發展的初探/鄭淑惠、陳文彥 教育政策與管理趨勢 .有關學校品質與健康的組織學習(上)/何佳瑞譯 “Organistational Learning for School Quality and Health,” by Yvonne Lagrosen and Stefan Lagrose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Management, 26(7), 664-677. 課程與教學 .文化差異的課程看見:臺灣原住民族幼兒語言文化教育政策與需求之對話/周梅雀 國際瞭望 .日本「民間人士校長」制度實施的經驗在學習領導改革上的意義/劉語霏 教育名詞解釋 .評量尺規/吳清山
AI(人工智慧)時代即將到臨!進入二十一世紀後,AI的研發與應用出現躍進現象,AI應用已逐漸進入社會各領域,而作為各領域基石的教育領域,更應超前部署、妥為因應。本書分為三篇,【前瞻篇】共三章,分別介紹:機器人教育、AI應用於教育的現況與趨勢、2030年結合AI的臺灣教育等。【師資篇】共四章,探究:師資生的運算思維課程、在職教師如何藉網路增進專業、AI時代的教師專業需求,以及教師對智慧教育的意見等。【運用篇】共四章,討論:國小程式教育與課程、AI對國小資訊教育的影響、沉浸式現實技術(AR/VR)怎樣應用於英語教學、AI如何導入國小校訂課程等。每篇均是作者的心血之作,值得具前瞻思維、關心臺灣教育如何面對AI時代之人士卓參。
臺灣國民核心素養與中小學課程發展之關係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Core Competences and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 Taiwan/陳伯璋 建構「三峽」課程發展機制 Constructing the ‘Sunshine’ Curriculum Developmental Mechanism/歐用生 中小學課程政策改革之研究:九年一貫課程的回顧與前瞻 A Study on Curriculum Reform Policies of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Focusing on the Grade 1-9 Curriculum Reform/吳俊憲、黃政傑 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總綱實施現況相關研究之後設分析 Meta-Analysi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Grade 1-9 Curriculum Guideline in Taiwan/方德隆 國小社會課程本土化論述變遷歷程之分析 The Issues of Indigenization in the Elementary Social Studies Curriculum/劉美慧、洪麗卿 我國中小學課程發展之學理基礎與理論趨向 A Research on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and Trends of Curriculum Theory on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 Taiwan/陳延興、蔡清田 課程研究的下一個世代 /楊俊鴻、蔡清田
為協助大學建立自我定位及發展特色,教育部自2003年起陸續推動多項競爭型計畫,例如邁向頂尖大學計畫、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推動典範科技大學計畫等,希冀全面提升大學品質,協助大學發展特色。因應教育思潮轉變及高等教育轉型發展,著重學校應以學生學習為主體,因此,教育部以「連結在地、接軌國際及迎向未來」為主軸,以「發展大學多元特色,培育新世代優質人才」為願景,推動高等教育深耕計畫,期能達到落實教學創新、提升高教公共性、發展學校特色、善盡社會責任四項目標,並推動全校型國際競爭及特色領域研究中心。有鑑於此,本書以「高教深耕的課程教學之實踐與創新」為題,共收錄10篇佳作並彙編成專書,針對高等教育課程與教學、大學社會責任、高等教育公共性等議題,進行深度討論、案例分析並提出興革建言。
現代之素養導向教育(Competence-based Education)理念,自1960年代倡議於美國之後,即蔚為風潮,影響許多國家的教育改革與課程發展。我國從1970年代開始,種種的教育改革或課程發展,也受到這股風潮的影響。到2001年,九年一貫課程的「基本能力」、「核心能力」與「關鍵能力」,也是「素養導向教育」理念的發揮。再到2019的「新課綱」或「108課綱」,更直接挑明是「素養導向教育」的課程。O. Bernikova (2017)指出:素養導向教育有各種的定義與各類的推動途徑。然而,其宗旨皆在於「提供學習者技能,以獨力完成一系列個人或專業的任務」。就因為「素養導向教育」的理念與實踐途徑,有諸多歧異。在臺灣也不例外,尤其是對於以素養導向為根柢的「新課綱」要如何具體的實施,也是議論紛紛、莫衷一是。本專書即秉持素養導向教育的理念與精神,進行編輯計畫,對「素養導向教育理念」實踐的重要性,以及在課程與教學所扮演的核心關鍵角色,給予相當程度的關注。經過雙匿名審查結果,本書收錄評述文章計十二篇,分理念與實踐、政策與制度、課程與學科、跨域與比較等四個面向,對素養導向教育的理念與實踐進行批判性的論述。每篇文章除了內容豐富、立論有據、剖析深刻、論述恢弘,同時深具啟發性與前瞻性,相信對於關心素養導向教育理念的發展與實踐、對臺灣教育改革的影響,以及對於課程與教學的發展與趨勢有興趣者,皆有所裨益。
教育時論 新住民語文課程的師資配套分析 / 黃政傑、吳俊憲 臺灣新住民母語文化傳承之研究 / 李明芳 新住民家庭母語繪本編輯歷程:以嘉義縣為例 / 沈玫宜、林宜秀 學術研究 應用數位語言處理器探討新住民親子溝通與監控介入成效之個案研究 / 蔡淑妃 新南向政策下的新住民子女教育與勞動就業之關聯性 / 馬財專、吳啟新 多元文化師資培育課程內涵與實施策略之德懷術探究 / 何祥如、謝國斌 新住民母親與六個月大嬰兒的親子互動:家庭語料分析研究 / 葉郁菁、陳蔚慈 新住民子女之就學情況與未來工作期許之研究:以嘉義縣新住民子女調查為例 / 陳志盛 國際教育趨勢 海歸學生圓學夢:跨國銜轉學習服務作法與資源 / 吳樹欉 教育名詞解釋 設計思考 / 吳清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