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時論 彭煥勝 / 教與學:一個歷史的考察 鍾鴻銘 / 《耶魯報告書》的歷史意涵 楊智穎 / 重新理解美國課程史中的社會效率 學術研究 鄭玉卿 / Spencer的實用課程觀及其在當代課程史上的影響 陳珊華 / 農村地區國中學生的文化資本與學習經驗之研究 何俊青 / 偏鄉特色小學創新經營的個案研究與省思 教育政策與管理趨勢 何佳瑞譯 / 增強教學之過程:一種知識管理的進路(下) “Enhancing the teaching-learning process: A knowledgemanagement approach,” by M. Bhusry & J. Ranjan, 2012,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Management, 26(3), 313-329, © Emerald Group Publishing Limited. 課程與教學 蔡清田 / 核心素養學理基礎與國際組織研究成果分析 國際瞭望 陳怡如 / 愛爾蘭高等教育學費政策與助學措施 121 教育名詞解釋 吳清山 / 翻轉課堂
主題論文 從懸缺課程的觀點探討師資培育課程的革新/楊智穎 研究論文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中學師資培育的有效教學:差異化的觀點/謝念慈 知識結構、同儕提問與交互對話之整合課程模式對師資生課程學習之探究/陳沛嵐 以翻轉式概念構圖提升學生閱讀理解能力之研究/吳佳娣、范含芸、陳秀燕、劉遠楨 專書導讀 網路時代的教室與學習:《翻轉教室:理論、策略與實務》/王柏偉 本刊訊息 《課程研究》徵稿辦法 《課程研究》審稿辦法
英、美學校經營改革之趨勢與對教育公平之影響/陳榮政 英國高等教育實習政策與實務探討/陳怡如 英國教育行政機構之變革與分析/陳榮政 美國No Child Left Behind Act之困境與新變革/陳榮政 《耶魯報告書》的歷史意涵/鍾鴻銘 重新理解美國課程史中的社會效率/楊智穎 愛爾蘭高等教育學費政策與助學措施/陳怡如 滿足學生學習需求,落實教育機會均等:美國維州一所公立高中實施差異化教學之經驗與啟示 /顏惠君 重新思考校長評鑑:美國中小學校長協會對校長評鑑的建言與啟示/張弘勳 美國《不讓一位孩子落後法》政策執行:成效、爭議與啟示/顏國樑 美國特色學校的教育魅力:十二年國民教育機會的例示/黃乃熒 美國「邁向顛峰」計畫之實施現況及啟示/龔祐祿 美國大學生評量和評量工具分析/洪雅琪、陳芝涵 美國教育法案對學校教育的衝擊/張曉琪
民國103年公布的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首次將素養導向列為本次課程改革的重要主軸,並明列核心素養作為各教育階段、各領域科目共同的課程目標。因此,新課綱自108學年度起逐年實施後,素養導向將成為中小學課程、教學與評鑑實施的重要理念與原則。本書以邁向素養導向的課程教學改革為題,共收錄10篇文稿,其中9篇均經學術同儕匿名雙審;另感謝教育部數學學科中心電子報之同意,轉刊單維彰教授之鴻文:論素養評量——以中學數學為例,特此感謝。
教育時論 .教育雲的規劃與設計/何榮桂、林瑞龍、周昆逸 .雲端科技在教育上的運用/薛義誠、李世華、游文人 .雲端科技與教學革新/陳偉泓 學術研究 .雲端科技與未來教室/湯志民 .教育雲端發展現況與挑戰/謝佩璇 .教育雲端與科技領導:以TEAM Model智慧教室為例/張奕華、張奕財 .知識在品德教育的價值:以寬恕為例/冀劍制 教育政策與管理趨勢 .高等教育機構的行銷策略是否能夠提升學生學校之間的適切度?(下)/何佳瑞譯“Can a high education institution’s marketing strategy improve the student-institution match?” Yvonne J. Moog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Management (570-589, Vol. 25, No. 6, 2011), @ Republished with permission from Emerald Group Publishing Limited. 課程與教學 .地方層級課程發展的理念與實踐探析:臺灣經驗/楊智穎 國際瞭望 .雲端教育/周祝瑛、劉豫敏 教育名詞解釋 .教育創新/吳清山、林天祐
美國學者John Franklin Bobbitt(1876-1952)於1918年出版《課程》(The Curriculum)一書,宣告了現代課程理論的誕生。本書以2018年在臺北教育大學召開的「課程誕生百年風華:以Bobbitt作?探究中心」論壇為基礎,廣邀海峽兩岸多位課程理論領域的專家、學者,對Bobbitt的學術成果進行批判性反思,澄清教育史、課程史領域?的諸多問題,力求推動課程理論的研究進一步向前發展。本書是兩岸學者一次難得的合作研究的成果,也創造了一次深入的理論對話的機會。
No image available
· 2009
No image available